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变化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2016)

引用 1|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变化,分析其数目变化与治疗疗效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按照人组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共57例,其中哮喘患者32例,健康志愿者25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后,用相应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100 μL外周血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数目.哮喘组在正规抗哮喘治疗(以吸人型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为主)3个月后再次抽取相同体积的静脉血,检测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结果 哮喘组治疗前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F =5.532 P=0.038;Z=-4.937,P=0.01),哮喘组治疗后与对照组间微粒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18,P=0.102).对哮喘组进行亚组分析,微粒数目在哮喘过敏组和非过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1,P=0.677;t =0.006,P =0.952),在哮喘治疗后良好控制组与未控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46),△微粒与△FEV1、△FEV1%、△Eos count、△FeNO、△ACT呈线性相关(r=-0.558,P=0.01;r=-0.453,P=0.005;r=0.625,P=0.01;r=0.313,P=0.041;r=-0.399,P=0.012).结论 哮喘患者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增多,治疗后微粒数目减少,动态监测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有助于哮喘控制评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