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中醛固酮逃逸现象与心率变异的研究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2003)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06例充血性心衰 ACEI治疗前、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血浆肾素(PRA) Ang Ⅱ、 Ald的活性,把血浆醛固酮升高超过基线水平 20%(组 1, n=46)和超过基线水平但达不到 20%(组 2, n=60)分为 2组,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及其昼夜规律的变化.[结果]①全部心衰患者 ACEI治疗 1个月、 3个月后 PRA差别无显著性.②与基线水平相比较 ACEI治疗后 1个月血浆 Ang Ⅱ活性明显降低(P< 0.05);治疗 3个月后 Ang Ⅱ有所回升.③ ACEI治疗后 1个月血浆 Ald明显下降(P< 0.01); 继续治疗到 3个月时明显升高,高于基线水平(P< 0.01).④组 1与组 2比较心率变异总能谱(TF)、极低能谱(VLF)、低能谱(LF)明显下降;高能谱(HF)及 HF/LF两组差别无显著性;醛固酮逃逸严重组(组 1)心率变异各能谱 24h昼夜规律消失,各能谱呈低平曲线.[结论]①充血性心衰患者 ACEI治疗后,确实可观察到醛固酮逃逸现象,且这一现象在治疗 3个月时表现已很突出;②醛固酮逃逸明显的病人,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 TF、 VLF、 LF明显下降,且昼夜规律消失.提示醛固酮逃逸程度可能与预后密切相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