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头痛临床特征与疗效观察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2017)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CH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点,电话回访患者的用药治疗情况.结果:一共收录32例患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9.6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9:1(男21例,女11例),初次起病到被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0.6年.93.8%的患者有有自主神经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头痛同侧流泪(75.0%).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为较常见的伴随症状,分别占56.3%、28.1%、37.5%和53.1%.所有的患者均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ECH),不存在慢性丛集性头痛(chroniccluster headache,CCH).在头痛前或头痛中均无先兆症状.在本研究中共有21例患者在急性治疗中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其中13例(61.9%)有效;共有15例患者在预防性治疗中口服泼尼松片,其中12例(80.0%)有效.此外还有7例患者使用维拉帕米作为预防性治疗药物,共有4例(57.1%)有效.结论: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CH患者初次起病到被确诊的时间更长,有待提高医生对CH的认识.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