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调查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ial University(2018)

引用 4|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数据的分析,揭示本地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事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6年1-12月共628例昆山市3家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并计算CHA2DS2-VASc评分,评分≥2分为卒中高危;计算HAS-BLED评分,评分≥3分为出血高危.结果:628例患者中接受抗凝的有161例(25.6%),其中接受华法林151例(93.8%),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10例(6.2%),新型抗凝药物应用远远少于华法林.患者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4.04 ± 1.84)分,CHA2DS2-VASc≥2分者565例(90.0%),其中138例(24.4%)接受抗凝治疗;平均HAS-BLED评分为(1.96 ±1.13)分,HAS-BLED评分≥3分者190例(28.0%),其中70例(36.8%)接受抗凝治疗.年龄≥75岁患者中CHA2DS2-VASc≥2分共323例(100%),其中61例(18.9%)接受抗凝治疗;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有126例(39.0%),其中36例(28.6%)接受抗凝治疗.医师未告知、患者依从性差和阿司匹林当作抗凝药是影响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结论:昆山市非瓣膜病性房颤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90.0%的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仅24.4%的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低,且多使用华法林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尚未广泛应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