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1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0)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外周血B1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RITP患者,给予抗Hp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B1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变化,另选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抗Hp治疗前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 (CD_(19)~+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比例为(21.4±3.7)%,B1细胞占总B淋巴细胞比例为(8.8±2.2)%,CD_(19)~+细胞、B1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5.41和6.24,P<0.01);抗Hp治疗后CD_(19)~+细胞、B1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74和3.19,P<0.05);抗Hp治疗后外周血CD_(19)~+细胞、B1细胞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35和2.61,P<0.01).抗Hp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结论 抗Hp治疗对RITP患者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B1细胞水平而起作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