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醇提物抑制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China Medical Herald(2020)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桦褐孔菌醇提物(IO醇提物)对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与PI3K/AKT通路相关性.方法 48只裸鼠使用异位移植瘤造模法建立胃癌模型,造模后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IO醇提物高剂量组(3 mg/g)、中剂量组(1 mg/g)、低剂量组(0.75 mg/g),阴性对照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模型组(不灌药物),阳性对照组(卡培他滨灌胃,0.5 mg/g),每组各8只.灌胃14d,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药物干预后肿瘤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蛋白4E-BP1、p27kipl、Bcl-2、Bax、easpase-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磷酸酶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各IO醇提物组肿瘤重量降低(P<0.05),生长受到抑制(P<0.05);各IO醇提物组的肿瘤坏死、凋亡、细胞器破坏明显;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各IO醇提物组Bcl-2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降低,4E-BP1、p27kipl、Bax、caspase-3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RT-PCR检测结果示,PTEN在各IO醇提物组表达均高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mTOR、PI3K和AKT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各IO醇提物组PI3K、p-AKT蛋白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IO醇提物具有较为明显的胃癌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及其上下游因子有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