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心综合征大鼠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

China Medical Herald(2018)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心综合征(CCS)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方法 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复制SAH模型,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6周龄,体重150~200 g,所有大鼠均与动力实验室系统连接(Power Lab系统)检测心电图,排除异常心电图者.将动物随机分为手术组(50只)、假手术组(25只).手术组根据术后心电图不同分为SAH组、CCS组,每组各25只(不足者同条件新鼠补入),各组大鼠按取材时段不同随机分为1、3、5、7、14 d等5个亚组,每组5只.造模后用Power Lab系统检测心电图,分别于1、3、5、7、14 d再次检测心电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 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手术组术后2 h CCS病发率最高.1d时SAH组、CCS组PRA、AngⅡ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CCS组高于SAH组(P< 0.05);SAH组和CCS组PRA、AngⅡ在3d时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CCS组高于SAH组(P<0.05);5、7d时SAH组、CCS组PRA、AngⅡ含量逐渐下降,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PRA、AngⅡ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至7d后趋于稳定;SAH组及CCS组PRA、AngⅡ含量3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14 d基本趋于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 SAH并发CCS的PRA、AngⅡ呈逐渐上升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趋于稳定的变化,提示PRA、AngⅡ在SAH并发CCS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