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的相关治疗分析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2020)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参考随机数字表法的要求在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是否采取抗凝治疗分为观察1组(抗凝组)32例和观察2组(未抗凝组)28例,同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从单纯肝硬化患者中选取2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可能和门静脉血栓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血红蛋白(Hb)含量、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评分、腹腔积液、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是诱发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导入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Hb含量、Plt计数、脾切除病史是导致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半年,观察1组的32例患者经超声检查提示门静脉血栓完全消失或血管再通恢复超过一半以上为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2组的28例患者经超声检查提示门静脉血栓完全消失或血管再通恢复超过一半以上为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21.43%,观察1组的有效率明显增加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30,P<0.05).结论 Hb含量、Plt计数、PT、INR、PTA、Child-Pugh评分、腹腔积液、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是诱发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Hb含量、Plt计数、脾切除病史是导致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必须密切监视上述指标变化,预防和见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给予抗凝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