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下不同配伍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术后智能化病人自控镇痛应激反应与镇痛效应的比较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2020)

引用 5|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下不同配伍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对胸腔镜术后智能化病人自控镇痛(Ai-PCA)应激反应与镇痛效应的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TPVB复合全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组)与观察组(RD组),每组44例.R组应用0.4%罗哌卡因16 mL行TPVB;RD组用0.4%罗哌卡因16 mL+右美托咪定(Dex)10μg/kg行TPVB,术后两组给予Ai-PCA镇痛,阻滞结束后采用冷刺激法测定阻滞效果;观察术中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NI的变化;监测术后应激反应、镇痛效果情况,利用人先无线镇痛质控系统中记录泵开启后2、4、8、12、24及48 h各时间点患者的静息痛和动态痛的NRS评分,开泵后自控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泵注总量、镇静程度评分、综合满意舒适度评分、镇痛质量指数(AQI)计算分,测定患者术前(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血浆肾上腺素(PE)及去甲肾上腺素(PNE)水平;记录恶心呕吐、瘙痒及其他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超声引导下行TPVB相应阻滞平面冷刺激反应均为阴性,未出现气胸、脊髓麻醉等并发症.两组术中手术时间、麻醉深度NI指数、失血量和补液量基本相似(P>0.05),术中RD组瑞芬太尼用量和丙泊酚用量低于R组、R组患者术中MAP和HR高于RD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患者Ai-PCA的泵注总量、自控按压次数及按压有效次数明显低于R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内静息痛和活动痛NRS评分均较低,在4~12 h静息痛和活动痛的NRS评分RD组明显低于R组(P<0.05),RD组舒芬太尼用药总液量明显少于R组(P<0.05),RD组患者PNE、PE水平在T1和T2时间点明显低于R组(P<0.05),RD组AQI和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结论 手术前超声下应用0.4%罗哌卡因16 mL+Dex 10μg/kg行TPVB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Ai-PCA可明显减轻患者早期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早期镇痛效应,提升患者综合满意度,可在临床选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