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Chongqing Medicine(2019)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导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特点,从而避免因DITP导致严重出血不良事件.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雏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关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DITP的病例报道,剔除重复病例报道、综述性文章,共搜集到23例个例报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60.87%)及联合使用氟康唑、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患者更易发生DITP;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2~14 d(65.21%);血小板计数减少至10×109/L者占47.83%,其中69.57%合并其他症状;停/换药后血小板计数可恢复,给予其他对症处理可使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明显缩短(≤10 d恢复者69.23%vs.100.00%);再次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会更快、更严重地诱导DITP的发生.结论 临床应重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导致DITP的可能性,需及时识别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