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相关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wf(2016)

引用 1|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14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依据术后24 h 内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最大值分为三组,第一组(18例):PCI 术后 cTnI 在正常范围内(cTnI <0.04μg ·L -1)组;第二组(44例):正常上限≤cTnI <正常上限5倍(0.04μg·L -1≤cTnI <0.2μg·L -1);第三组(84例):cTnI≥正常上限的5倍(cTnI≥0.2μg·L -1);通过分析患者临床基础特点及血清学指标检测、冠脉病变及手术过程等因素,分析 PCI 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 PCI 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他汀类药物服用史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 B(apo-B)、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术前数值的升高,术后 cTnI 数值越高;(2)术中参数提示:支架总长度[(44.78±15.57)vs (44.64±23.73)vs (58.43±27.66)mm,P =0.006]、最大支架直径[(3.31±0.51)vs (3.35±0.43)vs (3.15±0.44)mm,P =0.039]、球囊个数[(2.00±1.09)vs (2.27±1.44)vs (3.10±1.47)个,P =0.001]、支架平均释放压力[(8.22±1.48)vs (9.91±1.79)vs (12.40±1.53)atm,P <0.001]以及单支病变比例(55.6% vs 27.3%vs 19.0%,P =0.006)在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在第一组中比例最高,第三组中比例最低;随着术中支架长度的增加,支架平均释放压力的增大以及球囊使用的增多,术后 cTnI 数值越高;(3)依据 PCI 术后 cTnI 是否超过5倍正常上限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 hs-CRP(OR 9.359,95% CI:3.589,24.402,P <0.001)、支架总长度(OR 1.043,95% CI:1.009,1.078,P =0.012)以及支架平均释放压力(OR 4.124,95% CI:2.024,8.403,P <0.001)是 PCI 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hs-CRP、支架总长度以及支架平均释放压力是 PCI 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若能通过术前检测患者的基础临床特点尤其是 hs-CRP,以及术中注意调控操作参数,有望预测并减少 PCI 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