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乙酰半胱氨酸对抗碘普罗胺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2019)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对比剂诱导的足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文章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作为研究对象,探讨NAC对碘普罗胺诱导的HK-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对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实验分组:对照组、碘普罗胺组(加入111 mgI/mL碘普罗胺处理24h)、碘普罗胺+不同浓度NAC处理组(111 mgI/mL碘普罗胺与2、4、8、16、32 mmol/L NAC共孵育24h).采用CCK-8法、DAPI染色法、DCFH-DA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形态,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Bax、Bcl-2、NLRP3炎症小体相关组分及NF-κB蛋白表达. 结果 碘普罗胺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8.819±2.045)%vs(100±4.749)%,P<0.05],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且ROS水平、Bax/Bcl-2比值、NLRP3炎症小体相关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加入2、4、8、16、32 mmol/L NAC可有效抑制碘普罗胺引起的上述效应,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依次为55.40%+3.61%、58.95%±2.86%、61.53%±5.18%、59.85%±6.37%、59.09%±6.29%),ROS水平、Bax/Bcl-2比值、NLRP3炎症小体相关组分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对照组的平均荧光强度(1502.17±55.91)相比,碘普罗胺组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5050.85±606.76)明显增强;而碘普罗胺+2、4、8、16、32mmol/L的NAC组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4065.39±160.59、4162.05±28.93、3675.71±50.38、3133.97±66.07、2675.80±92.39)较碘普罗胺组明显减弱(P<0.05). 结论 NAC可以对抗碘普罗胺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OS生成及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