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核致炎大鼠背根神经节中NF-κB和ASICs上调机制的探讨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2018)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核因子-κB(NF-κB)和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和阿米洛利对髓核致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NF-κB和ASIC3表达的影响,探索NF-κB和ASIC3在髓核组织诱导神经根性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阿米洛利组、PDTC组和阿米洛利组+PDTC组,每组16只.对照组在暴露L5DRG后直接缝合.模型组取出大鼠尾部的髓核组织置于暴露的L5DRG上,缝合切口.阿米洛利组和PDTC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于术后2周内每天腹腔内注射20μg/kg阿米洛利和20μg/kg PDTC.阿米洛利+PDTC组在模型组基础上,术后2周内每天腹腔内注射20μg/kg阿米洛利和20μg/kg PDTC.对照组和模型组不进行药物干预.造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2、4、6、8、10、12d检测大鼠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ASIC3、NF-κB p65、TNF-α和IL-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术后1、3、7、14d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及DRG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6水平,并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d时模型组中大鼠后足的PWT显著下降(P<0.01),术后14d模型组DRG中NF-κB p65和ASIC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外周血和DRG中NO、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米洛利组、PDTC组和阿米洛利+PDTC组大鼠后足PWT在8d内下降,之后逐渐增加,术后10、12d大鼠后足PWT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1),术后14d DRG中NF-κB p65和ASIC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外周血和DRG中NO、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NF-κB和ASIC3可相互影响,通过抑制NO及多种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减轻髓核组织对DRG的炎症损伤所致的痛觉过敏,减缓神经根性疼痛.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