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成像对小肾肿瘤的诊断与不同类型鉴别诊断

Tianjin Medical Journal(2017)

引用 2|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增强CT及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对小肾肿瘤的诊断效能,以及超声造影模式下对不同类型小肾肿瘤的鉴别诊断差异.方法 95例小肾肿瘤中小肾癌组79例,良性肿瘤组16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3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判断其诊断效能并绘制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在超声造影模式下利用Q-Lab软件对2组肿物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造影参数有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对样本量较多的几类病理类型的小肾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进行比较,并分析超声造影模式下小肾肿瘤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超声造影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7.37%、93.67%、56.25%、91.36%、64.29%及0.750;增强CT分别为88.42%、93.67%、62.50%、92.50%、66.67%及0.775;联合检测为95.79%、98.73%、81.25%、96.30%、92.86%及0.869.3种方法敏感度均较高,但特异度均一般.联合检测诊断效能好于单独使用一种诊断方法.超声造影下小肾癌的AT、TTP均早于小肾良性肿瘤,而PI高于小肾良性肿瘤(P<0.05).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造影的增强方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类型间在造影的增强方式上差异不大.超声造影模式下可观测出"假包膜";"囊性区"的检出率较常规超声大幅提高.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可提高对小肾肿瘤诊断的准确性;超声造影对小肾肿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