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艾结合淋巴引流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Hao LI, Xia LI

China Practical Medical(2020)

引用 3|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悬艾结合手法淋巴引流(MLD)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悬艾组、手法淋巴引流组、悬艾+手法淋巴引流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基本的康复治疗,悬艾组在基本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悬艾治疗,手法淋巴引流组在基本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淋巴引流.悬艾+手法淋巴引流组在基本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悬艾+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程度、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总被动关节活动度(TPM)、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悬艾组与悬艾+手法淋巴引流组的VAS评分分别为(4.90±1.12)、(3.54±1.78)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21±0.78)分和手法淋巴引流组的(5.92±1.0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艾+手法淋巴引流组与手法淋巴引流组的肿胀程度分别为(5.31±1.54)、(7.21±1.87)ml,均低于悬艾组的(11.09±2.08)ml和常规治疗组的(12.56±1.2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艾+手法淋巴引流组的FMA评分(23.76±4.67)分和TPM(227.17±10.18)°高于悬艾组的(13.57±4.12)分、(198.87±11.34)°,常规治疗组的(14.11±3.24)分、(192.34±14.23)°和手法淋巴引流组的(15.23±2.78)分、(197.42±1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四组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艾+手法淋巴引流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0.00%、悬艾组的56.67%、手法淋巴引流组的6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悬艾的温热效应结合手法淋巴引流的消肿作用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进行结合治疗,能够对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起到非常显著的疗效,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