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T”原则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Modern Medical Journal(2017)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PET”原则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TNB)(PET-CT-PTNB)的诊断效果及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行进一步分析.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前瞻性入组肺部病变需行CT引导下PTNB的患者220例,其中1 12例患者行PET-CT-PTNB,108例患者行常规CT引导下PTNB(CT-PTNB).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诊断率、气胸发生率和胸腔闭式引流率,并探讨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94.6% vs 92.6%,P>0.05);PET-CT-PTNB组气胸发生率低于CT-PTNB组(8.9% vs 19.4%,P<0.05);两组胸腔闭式引流率无统计学差异(1.8% vs 3.7%,P>0.05);在PET-CT-PTNB组中,翻转时间<15 s亚组气胸发生率低于翻转时间>15 s亚组(5.3%vs 16.7%,P<0.05),且前者胸腔闭式引流率亦低于后者(0% vs 5.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CT-PTNB组中,病灶大小<3 cm、病灶深度>5 cm、穿刺次数>3次、合并COPD均是危险因素,但只有病灶深度>5 cm、合并COPD有统计学意义(OR值>1,P<0.05);在PET-CT-PTNB组中,病灶大小<3 cm、病灶深度>5 cm、穿刺次数>3次、合并COPD均是危险因素,但所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OR值>1,P>0.05);在危险因素中,病灶深度>5 cm、合并慢阻肺在PET-CT-PTNB组明显减弱.结论:在对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时,选择PET-CT-PTNB法可在不影响诊断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减少气胸并发症的出现,尤其对于合并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