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诊治进展

王洪飞, 熊华蓉(综述), 褚莉萍(审校)

Journal of Huaihai Medicine(2015)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真菌性鼻-鼻窦炎( fungal rhino-sinusitis,FRS)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真菌使人体致病一方面与机体自身有关,另一方面与真菌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系[1]。真菌在鼻窦内发病必然存在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机体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机能下降或长期滥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等;局部因素包括鼻腔及鼻窦结构畸形,影响鼻窦通气引流,慢性炎症的刺激,外伤性的损害等[2]。2011年,Mulligan[3]等研究的维生素D缺乏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生。由于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IFRS)是FRS中比较严重的亚型,其死亡率高,越来越受到重视。真菌性鼻-鼻窦炎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大类[4]。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又分为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AIFRS)和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chronic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CIFRS)两种类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分为变应性FRS和真菌球两种类型[5]。 DeShazo(1997)出的分类中,IFRS除了AIFRS和CIFRS两种类型外,还有一种肉芽肿型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granulomatous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GI-FRS),这一类型曾经被认为是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现就FRS诊治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