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New Medicine(2018)

引用 2|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近3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 月1 日至2016年12月31 日山东省立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进行常规培养,分离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和VITEK-MS进行鉴定,除葡萄球菌属采用VITEK 2 Compact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外,其余菌株均采用纸片扩散法.参照 CLSI 2016 年版判读结果,使用WHONET 5. 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重复尿液标本7 118份,分离非重复菌株2 546 株,阳性率35. 8%.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6. 0%),病原菌占前五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分别为52. 8%和45. 5%.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在10%以下.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3. 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0. 0%.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发现7例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结论 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并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