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P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附36例报告

New Medicine(2017)

引用 1|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变化的差异,为神经电生理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36例AIDP患者于发病1周内、发病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吉兰-巴雷综合征功能分级(Hughes scale)评定,同时行多节段神经传导、F波和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分析其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与Hughes scale及脑脊液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 36例入院时Hughes scale分级2~5级,平均3.75级,即临床症状重;发病后1个月1~3级,平均2.13级,即临床症状有改善;发病后3个月1~2级,平均1.25级.发病1周内,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73.3%,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50.5%,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6.1%,F波异常率为86.1%,有神经源性损害的肌肉占32.6%;发病后1个月,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90.2%,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80.1%,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5.4%,F波异常率达100%;发病后3个月,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53.4%,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45.1%,传导阻滞发生率为8.6%,F波异常率为50.0%.各项神经电生理指标中仅传导阻滞发生率与Hughes scale变化相似.36例发病后1周、3周、3个月脑脊液蛋白含量的变化与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及Hughes scale变化大致相同.结论 AIDP患者最严重的神经电生理损害出现于发病后1个月,其特征与临床症状存在不一致性,神经传导的恢复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改善,但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与临床症状的变化相似,脑脊液蛋白含量变化与Hughes scale及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变化大致相同.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