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探查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脾脏受累的预后价值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2020)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探查到的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脾脏受累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7年6月进行18F-FDGPET/CT检查的84例初诊DLBCL住院患者的图像,采集其预后相关的临床资料(初诊时年龄、临床分期、ECOG评分、血清LDH水平、NCCN-IPI评分等),中位随诊时间20个月.定义脾脏有弥漫代谢活性增高、灶性代谢活性增高或脾大者为脾脏受累.脾脏弥漫代谢活性增高或灶性代谢活性增高者定义为脾肝比值>1组.统计分析18F-FDG PET/CT探查的脾脏受累与预后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K-M生存分析发现NCCN-IPI中高危+高危组相比于NCCN-IPI的低危+中低危组、脾肝比值>1组相比于脾肝比值≤1组、脾脏受累组相比于无脾脏受累组、有脾脏弥漫病变组相比于无脾脏受累组,具有较差的PFS(P<0.05).但是COX回归分析发现仅有两组NCCN-IPI分型(P=0.009)和LDH是否升高(P=0.025)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58例脾肝比值≤1的患者1年和2年PFS为78.1%,3年PFS为72.1%,5年PFS为61.8%;而26例脾肝比值>1的患者1年PFS为64.8%,2年和3年PFS为48.7%,5年PFS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对于初诊DLBCL患者,18F-FDG PET/CT探查是否有脾脏弥漫代谢活性增高或灶性代谢活性增高,对其预后有潜在的价值,脾脏弥漫或灶性代谢活性增高者复发/进展率更高.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