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阳性伴马尔尼菲篮状菌深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Yiyao Qianyan(2020)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伴马尔尼菲篮状菌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我中心收治的HIV阳性伴马尔尼菲篮状菌深部感染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居住史、血清(1,3)-β-D-葡聚糖(血清G实验)、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CD4+计数、马尔尼菲篮状菌血培养、痰培养、大便和组织分泌物培养、肝功能检测、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均有血液感染且存在并发感染,其中肺感染7例、肝感染5例、肠淋巴组织感染2例、淋巴结感染1例、脾感染1例、骨髓感染1例和肾感染1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口腔内见白色豆腐渣样物质为主,部分患者会伴有发热、乏力、皮疹、咳嗽和气促等症状;多数患者曾去过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流行病区.实验检查结果显示,18例患者的血清G实验和PCT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72.22%.伏立康唑、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是治疗HIV阳性伴马尔尼菲篮状菌深部感染的主要药物,且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好,若患者伴有细菌感染,需联合头孢唑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治疗.结论:HIV阳性伴马尔尼菲篮状菌深部感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和腹痛等临床表现,发病前去过流行区域,且血清G实验为阳性时,需高度怀疑马尔尼菲篮状菌深部感染,需进行各种感染标本的真菌培养,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