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寒草原群落维持性能对封育年限的响应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15)

引用 1|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针对近年来退化高寒草原的恢复和合理利用的问题,对自然放牧、封育3年和7年的藏北申扎高寒草原设置样地,采用群落调查、收割法收集地上生物量,根钻法收集地下生物量等,比较分析不同封育年限下草地群落各生态指标.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围栏封育后,随自然放牧到3年禁牧再到7年禁牧,植被高度持续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盖度、物种多样性维持性能增加再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自然放牧草地最大.随封育年限延长,禾草类及莎草类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及重要值显著增加,杂革类功能群生物量及重要值显著降低,说明封育措施有利于群落的正向演替.但通过对群落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群落种类组成与封育年限间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藏北高寒草原封育达3到5年后以1.23只羊单位/hm2的放牧强度放牧为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