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的生长比较

Fisheries Science(2017)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2014和2015年,将试验池塘分隔成2000 m2的单个池塘,分别养殖3种来源的三疣梭子蟹:自然海域捕获的越冬蟹经室内暂养(称越冬种群)、首次放流的Ⅱ期幼蟹(增殖种群)和自然海区第一批抱卵蟹繁殖的Ⅱ期幼蟹(自繁种群),研究了同生态条件下池塘养殖梭子蟹的存活和生长,为评估莱州湾海域三疣梭子蟹放流效果提供参考.2014年越冬、增殖和自繁3个种群幼蟹的放养时间依次间隔20 d,以3个种群梭子蟹作为类轴,分别以全甲宽及体质量为x、y轴进行二维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步养殖10 d、20 d时,可以直观区分出3个种群梭子蟹;同步养殖30 d,参照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只能区分自繁种群与越冬种群;同步养殖40 d,自繁和增殖种群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逐步接近越冬种群,无法对3个种群进行有效区分.自繁种群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增殖种群(P<0.01).2015年,增殖和自繁两个种群同规格同步养殖15、30、45 d和60 d时,自繁种群平均全甲宽和平均体质量高于增殖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能以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鉴别种群,自繁种群的成活率亦极显著高于增殖种群(P<0.01).本研究结果为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