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黑斑蛙源蛙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9)

引用 1|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为探究四川某养殖场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蝌蚪爆发传染病病因.[方法]通过对患病蝌蚪进行病理学检查与病毒分离,并结合人工感染试验、电镜观察、PCR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黑斑蛙患病蝌蚪主要临床特征为体表出血、腹部肿胀、腹腔内淡黄色腹水;组织病理学上,患病蝌蚪肝、肾、脾与胰腺等组织器官受损,出现明显的变性与坏死病灶,且在一些病变细胞胞浆内见嗜碱性包涵体.患病蝌蚪组织匀浆接种鲤鱼上皮瘤(EPC)细胞,25℃ 培养4 d后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CPE),TCID50为108 mL-1.用病毒液进行人工感染试验,感病蝌蚪表现出与自然患病蝌蚪相似的症状,死亡率达到80%,证实分离病毒的病原性.电镜观察发现,病毒颗粒为正六边形,有囊膜,对角线直径(135±8)nm,在胞质中呈晶格状排列或游离状.针对蛙病毒MCP基因的PCR检测显示,自然患病蝌蚪、饲养水源以及分离病毒均为阳性,基于MCP全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分离病毒与蛙病毒属病毒的相似性在99% 以上,且与蛙病毒属FV3病毒类群聚为同一分支.[结论]证实导致此次黑斑蛙蝌蚪大量死亡的病原为蛙病毒属病毒,将其命名为黑斑蛙蛙病毒(Rana nigromaculata ranavirus,RNRV).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