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lobeLand30的大洋洲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18)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大洋洲区域气候差异明显,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变化较为剧烈.分析大洋洲耕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科学把握其特征及规律,为耕地集约利用和粮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最新研制的2000年和2010年全球30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建立耕地面积数量、利用强度和转换特征3个指标群,在国家尺度、10 km网格和30 m像元尺度综合分析大洋洲2000-2010年耕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结果](1) 2000-2010年大洋洲耕地面积总体增加约3.79%,耕地面积增幅最大的国家为澳大利亚,增幅5.39%.新增耕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山脉以东墨累-达令河流域上游.耕地面积减少的区域主要在新西兰北部岛屿,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岛屿.主要国家人均耕地平均减少21.47%,人均耕地减少幅度最大国家为新喀里多尼亚.(2)从耕地利用强度格局变化来看,主要国家复种指数平均增加20.63%,耕地破碎度平均减少22.83%.耕地面积-复种指数协调度弹性较大.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两国耕地破碎度变化驱动机制差异明显.(3)从耕地类型转换特征来看,2000年耕地转出和201 0年耕地转入面积最大的国家均为澳大利亚,2000年共计转出630.25×104hm2,其中转为草地占比所有其他转出地类的74.77%,2010年共计从草地转入544.95×104 hm2,占所有转入地类面积的59.72%;全大洲耕地与草地之间转换面积最大,但对净增加耕地贡献最大的是灌木地,转入耕地165.03×104 hm2.[结论]10年间大洋洲耕地面积变化较为剧烈,耕地利用强度整体提高,耕地与草地相互转换最为频繁.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GlobeLand30,cultivated land,Oceania,pattern chang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