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2020)

引用 1|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摸清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动态数学模型,为精准防控蚕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2008—2018年的蚕病调查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将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情况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构建回归预测模型.[结果]2008—2018年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呈波动发生态势,年均发生率为11.35%,危害等级为重度(Ⅲ级)和超重度(Ⅳ级)的出现频率达55.56%;月均发病趋势呈正态分布,7月发病率最高(18.04%),其次是6和8月,发病率分别为16.00%和15.36%.夏蚕期(6—8月)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等级大部分达Ⅳ级,占比为62.79%,各蚕区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贵港(18.15%)>南宁(17.89%)>河池(16.27%)>百色(15.82%)>柳州(14.16%);春蚕期(3—5月)发病率绝大部分在中度(Ⅱ级)以内,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柳州(10.13%)>河池(9.65%)>百色(7.43%)>贵港(7.00%)>南宁(6.68%);秋蚕期(9—10月)各蚕区发病率均在Ⅱ级以内,差异不显著(P>0.05).降雨量和气温是影响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据此建立的预测预报模型为y=0.15116+0.0037371x1+0.00018527x2+0.000051826x3-0.0000030415x4-0.00000082702x5+0.00063798x6(y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x1为旬平均气温与23.75℃差值的二次方,x2为上一旬降水量,x3为上两旬平均气温的二次方,x4为上两旬日照时数的二次方,x5为前三旬降雨量之和的二次方,x6为近四旬降雨量之和),发病等级的建模拟合准确率为78.89%,对2018年9批监测数据的预测准确率为66.67%.[结论]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较严重,夏蚕期(6—8月)是发病高峰期.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广西蚕桑生产中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预测预报.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