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山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19)

引用 3|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为阐明中梁山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统计学理论和实验室分析方法,以中梁山槽谷区典型耕地、荒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15、15~30、30~45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空间分布规律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地类型土壤SOC、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0587.8、1472.8、598.9 mg/kg,SOC和TN空间变异性较大,TP变异性较小.土壤C、N、P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SOC、TN含量为:林地>荒草地>耕地;TP含量为:耕地>荒草地>林地.土壤C/N、C/P和N/P空间变异较大(变异系数CV> 28%),C/N值变化范围为5.04~41.2,平均值为14.1;C/P值变化范围为11.02~105.42,平均值为37.28;N/P值的变化范围为0.99~6.32,平均值为2.71.不同土地类型土壤C/N差异不显著,C/P、N/P值差异显著.C/N值为林地>耕地>荒草地,C/P、N/P值为林地>荒草地>耕地.耕地土壤SOC、TN和TP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线性拟合度较高;荒草地和林地的TN与TP、SOC与TP相关性不太明显,线性拟合度较低.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值受土壤理化性质、土地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子影响.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土壤TN、SOC和碱解氮是影响土壤C/N、C/P和N/P值的主要因素.中梁山岩溶槽谷区土壤C、N、P含量和C/N/P值受土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空间变异性较大.在实际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