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沟废弃采金区人工栽植沙棘后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变化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19)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双龙沟是石羊河上游的主要集水区,其植被恢复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旨在分析人工造林是否能够促进该区植物群落的构建和土壤养分的积累.笔者选取双龙沟废弃采金区典型的人工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栽植沙棘后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调查种子植物共43种,已鉴定出41个种,分属于16个科、29个属,其中,草本植物34种,灌木9种.与对照荒地相比,栽植沙棘的区域植物种类较多(39种),已形成由沙棘—柳叶菜组成的灌—草复合群落,而对照荒地尚未出现灌木物种,只形成了以千里光+早熟禾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约12种草本).此外,人工沙棘林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明显升高,分别是对照荒地内相应土层的11倍和9倍.在双龙沟废弃采金区人工栽植沙棘对于提高物种多样性、促进植物群落的构建以及增加土壤养分的累积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