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小穗种质10-A穗部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穗部性状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拟对控制多小穗材料10-A的穗部性状的位点进行初步定位.[方法]本研究以多小穗种质10-A与寡小穗材料BE89杂交获得的186个F2群体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材料,利用DArSeq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结合2年4个环境群体的穗长、芒长、总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5个穗部性状表现,并利用QTL ICIMapping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构建了968个DArSeq标记组成的1878.408 cM的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925 cM,共检测到15个QTL(LOD>2.5),分布在1A、1B、2A、2D、3B、5D和6B等7条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64%~21.80%.其中,控制穗长的QSl-2A.2在F2群体中可解释21.80%的表型变异;控制芒长的QAl-5D.1位点在F2和F2∶3群体中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7.64%和13.81%;控制总小穗数的位点QTss-lA.1在F2∶3解释13.54%,其增效来自母本10-A,表明该材料可作为提高小穗数的育种材料加以利用.[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到了与穗部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区段,为小麦穗部性状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