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修复系统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分析和安全性探讨

Shanghai Medical Journal(2020)

引用 2|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盆底修复系统(Avaulta系统)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因POP需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并应用Avaulta系统对患者行盆底重建手术.完善术前准备,记录患者围术期评价指标;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对比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OP-Q)分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盆底功能影响量表(PFIQ-7)和盆腔脏器脱垂生活质量量表(P-QOL)评估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纳入患者年龄为(64.36±9.20)岁,体重为(60.72±8.78)kg,身高为(157.67±4.87)cm;术前POP-Q分期为Ⅱ期6例、Ⅲ期46例和Ⅳ期14例;行前盆腔盆底重建手术59例,行后盆腔盆底重建手术5例,行全盆腔盆底重建手术2例;术中联合行经阴道和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行宫颈切除术3例.术后6周失访2例,术后3个月失访6例,术后6个月失访7例,完成随访患者5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1.79±29.58)min,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次日,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值、血尿发生率、ALT和AST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于术后3d拔除导尿管,2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予重置导尿管2周后拔除;术后6周,1例患者发生局部感染,予甲硝唑栓抗感染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总发生率为17.19%(11/64),多数可自行缓解.术后6个月,5例患者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较轻,未予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4例患者出现便秘,予口服缓泻剂、开塞露通便后症状缓解.术后6周,患者POP-Q分期均<Ⅱ期,2例为Ⅰ期,治疗有效率为100.00%(64/64);术后3个月,1例患者POP-Q分期为Ⅱ期,5例为Ⅰ期,治疗有效率为98.33%(59/60);术后6个月,1例患者POP-Q分期为Ⅱ期,6例为Ⅰ期,有效率为98.31%(58/59);术后多数患者盆底解剖形态较术前显著恢复(P<0.05).术前患者PFIQ-7评分为131.45(55.24,102.30)分,术后6个月PFIQ-7评分为11.22(4.35,80.96)分,患者盆底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对患者6项指标(日常生活、体力劳动、社会活动、情绪、性生活和睡眠质量)行P-QOL评价显示,术后多数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 盆底修复系统治疗POP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与术者操作技巧和手术经验密切相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