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观察研究

Molecular Cardiology of China(2018)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醇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在阜外医院诊治的服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老年患者100例,服用达比加群酯110mg每日两次抗凝.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记录不良临床事件.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事件组及非出血事件组,分析两组间基线数据的差异.结果 入组患者平均年龄(72.72±7.10)岁,男性55例.平均CHADS2 (3.61±1.48)分,平均HASBLED评分(1.95±0.81)分,平均随访时间(6.87±4.06)个月.随访发现无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系统性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及再入院.无患者发生大出血,18例患者发生小出血(18%).出血事件组CHADS2评分较高(P=0.077);同时服用ACEI类药物比例较高(P=0.033);同时服用ARB类药物比例较低(P=0.011);同时服用地高辛比例较高(P=0.018);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39).31例患者有复查血清学指标,发现随访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26)、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P=0.001)、INR增加(P=0.03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P<0.001)、凝血酶时间延长(P<0.001)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P=0.028).结论 本研究显示中国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110 mg每日两次预防卒中,卒中及大出血风险低,小出血发生率18%,联合应用地高辛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偏低可引起出血风险增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