钆塞酸二钠增强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2018)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对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价值,并进一步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对比.方法 建立SD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24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大鼠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皮下注射50% 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4个亚组分别注射2、4、6、8周;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橄榄油.对所有大鼠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及DWI成像,测定肝胆特异期(HBP)T1弛豫时间、增强前后T1弛豫时间下降率(Δ%)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进行肝纤维化病理分级诊断.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间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Δ%-T1弛豫时间)或Kruskal-Wallis检验(HBP-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级组间参数差异,进一步采用ROC曲线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对轻度-重度肝纤维化、非肝硬化-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F0~F4级大鼠各6,5,7,5,7只.不同纤维化等级间HBP-T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P<0.001;F=19.37,P<0.001;χ2=18.50,P=0.001).HBP-T1弛豫时间与纤维化分级呈强正相关性(r=0.927,P<0.00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892,P<0.001及r=-0.778,P<0.001).HBP-T1弛豫时间及 Δ%-T1弛豫时间判断轻重度纤维化比ADC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49 vs 0.944 vs 0.8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3、1.495,P=0.135、0.732);HBP-T1弛豫时间及 Δ%-T1弛豫时间在肝硬化判断上较ADC亦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88 vs 0.957 vs 0.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2,P=0.028;Z=2.004,P=0.045).结论 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成像能较好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优于传统DWI成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