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攻击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对我国5个省份农村中小学生使用Buss-War"/>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及影响因素比较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20)

引用 6|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攻击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对我国5个省份农村中小学生使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忽视与虐待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次纳入研究对象16 977人,其中留守儿童5 477人,占32.26%,非留守儿童11 500人,占67.74%。留守儿童攻击行为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70.96±16.53 vs. 69.03±16.50、13.51±4.50 vs. 13.00±4.83、12.16±3.27 vs.11.92±3.34、12.07±3.86 vs. 11.79±3.82、15.54±4.58 vs. 15.35±4.55、17.68±5.34 vs. 16.96±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同性别(男生:33.19%vs. 29.60%;女生:28.91%vs. 25.63%)、小学4~6年级(31.26%vs. 25.16%)、初中(30.18%vs. 26.79%)、主要照料人为母亲(29.89%vs. 26.62%)、主要照料人管教方式为民主(26.99%vs. 25.12%)或严格(31.94%vs. 25.79%),留守儿童攻击行为检出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发生攻击行为风险是非留守儿童的1.105倍。性别、教养方式、躯体虐待以及心理韧性是攻击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P <0.05)。结论留守儿童发生攻击行为风险比非留守儿童高;男生、不良教养方式、发生躯体虐待与攻击行为正向关联,心理韧性与攻击行为负向关联。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