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建设进展

Biodiversity Science(2020)

引用 14|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中国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西南山地红外相机监测网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区域性红外相机网络之一.该网络由北京大学牵头,始建于2002年,合作单位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保护组织、政府部门、保护地管理机构等.网络主要覆盖青藏高原东缘大横断山区域的秦岭、岷山、邛崃山、相岭、凉山、沙鲁里山、云岭7大山系.网络内目前共有41个监测样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社区保护地、林场等多种类型.网络内监测样区均采用标准的网格化布设规程,采取统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结构、建立离散式数据库进行分散管理的总体架构,所有监测样区的数据库保持一致的结构和统一的核心字段,由每个监测样区建立并维护各自独立的数据库.截至2019年12月,网络内布设有效调查/监测位点5,738个,已处理数据中调查工作量(以有效相机日计)合计约120.74万天,积累红外相机照片/视频(删除连续空拍后)302.59万份,另有111.16万份待处理.共记录到分属7目21科的63种野生哺乳动物与分属10目35科的182种野生鸟类物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18与39种.西南山地网络今后的重点工作方向包括:(1)基于通用元数据结构建立统一的在线数据库平台;(2)加强网络内保护地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建设;(3)为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保护地管理提供持续支持;(4)针对野生动物种间关系、群落构建机制以及大型食肉动物的生态功能开展深入的动物生态学研究.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