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丘陵区林地、耕地和草地土壤真菌群落代谢特征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2018)

引用 2|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以东北丘陵区的林地、耕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 FF微平板技术对这三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真菌代谢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东北丘陵区的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耕地土壤真菌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低于林地,但差异不显著,而草地土壤真菌的AWCD显著高于耕地和林地;4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与AWCD一致的变化规律,即草地>林地>耕地.林地、耕地和草地的Shannon指数(H′)间差异显著,Simpson指数(D)的分析结果与Shannon指数(H′)相同,草地的McIntosh指数(U)和丰富度指数(S)同样显著高于林地和耕地,但林地与耕地间无显著差异.耕地土壤真菌对碳源的总利用强度比林地低16.9%,但差异不显著,而草地土壤真菌对碳源的总利用强度比林地高48.6%,且差异显著.与林地相比,草地土壤真菌对糖类、羧酸类、其他类、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显著升高;耕地土壤真菌对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显著提高,而对其他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有所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真菌对6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以羧酸类、糖类和氨基酸类最高,分别为29.87%~35.77%、22.27%~23.79%和18.24%~19.30%.土壤真菌对碳源利用的偏好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而改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明显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对底物碳源的代谢特征.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总氮、含水量、有机质、pH、速效磷和硝态氮是驱动真菌群落代谢特征变化的关键因子.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