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研究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0)

引用 9|浏览26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