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2019)

引用 1|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与出生24 h内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 临床资料选自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回顾性分析出生24h内血小板参数、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出生第4-7天超声心动图.根据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图分为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组、无sPDA(nsPDA)组及无PDA(nPDA)组.结果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选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法或Tamhane's T2法、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60例,其中sPDA组67例(8.8%)、nsPDA组106例(14.0%)、nPDA组587例(77.2%).3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24 h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生24 h内PLT、PCT越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可能性越大;出生24 h内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及大血小板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体质量低和出生24h内PCT低是早产儿发生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0.000);PCT每降低0.10%,早产儿发生sPDA的危险性增加3.279倍(95% CI:2.369 ~4.479).出生24 h内PCT和PLT预测早产儿发生sPD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95% CI:0.712 ~0.814)、0.718(95% CI:0.671 ~0.768),最佳预测界值分别为0.178%(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71.9%)和207.5×109/L(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63.2%).结论 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与血小板有一定的关系,出生24h内PCT偏低(而非PLT减少)是早产儿出生第4-7天发生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中等的预测价值.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