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术后光学治疗区大小及偏心对光学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 Ophthalmology(2018)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配戴后角膜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变化,以及光学治疗区大小及偏心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3-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31例(31眼),测量戴镜前及戴镜1个月后的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角膜高阶像差,分析光学治疗区大小及偏心情况对角膜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变化的影响.对比敏感度以对比敏感度函数对数曲线下面积(AULCSF)衡量大小.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多项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结果:角膜塑形镜配戴1个月后,光学治疗区直径(3.48±0.49)mm,偏心距离(0.64±0.27)mm,偏心方向以颞下方为主(45%).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均较配戴前明显增加(t=10.99、10.19、-2.21、-3.50,P<0.05);光学治疗区垂直偏心距离(标准化B=0.620,P=0.001)和水平偏心距离(标准化B=0.422,P=0.049)分别是影响角膜垂直彗差增加量和水平彗差增加量的唯一因素.配戴1个月后亮环境及暗环境AULCSF有下降趋势,但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亮环境AULCSF下降幅度与屈光度改变量有关(标准化B=0.452,P=0.021),而暗环境AULCSF下降幅度则与屈光度改变量(标准化B=0.528,P=0.004)、偏心距离(标准化B=0.458,P=0.027)均相关.结论:角膜塑形镜偏心会导致角膜高阶像差增加,但对对比敏感度影响不大.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