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疗效观察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2017)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MF患者35例35只眼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眼分为PPV联合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内外路联合手术)组、PPV联合ILM剥除手术(内路手术)组,分别为1 8例1 8只眼、17例17只眼.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采用IOL-Master或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AL).采用频域光相十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劈裂最高值(MxFT).采用德国罗兰公司视诱发反应成像系统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b波振幅.两组患者年龄(t=0.460)、AL(t=1.520)、屈光度(t=0.020)、logMAR BCVA(t=-2.280)、MxFT(Z=-4.179)、b波振幅(Z=-0.1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路联合手术组行23G PPV联合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内路手术组行23G PPV联合ILM剥除手术.手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眼BCVA、AL、MxFT、b波振幅变化.结果 末次随访时,内外路联合手术组18只眼劈裂腔高度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劈裂腔消失,视网膜完全复位4只眼.内外路联合手术组、内路手术组患眼logMAR BCVA(t=7.272、5.951)、MxFT(Z=-3.724、-3.622)、b波振幅(Z=-3.223、-3.243)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0.001、0.001).两组患眼之间logMARBCVA(t=-2.280)、MxFT(Z=-4.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0);b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8,P=0.843).内外路联合手术组患眼AL较手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7,P=0.000).随访期间无眼底出血、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PV联合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MF可明显缩短AL,促使视网膜结构恢复,改善视力.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