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12)

引用 2|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对隐睾患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探讨隐睾最适宜的微创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5月间在泌尿外科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720例(1933侧)隐睾患儿,年龄0.5~17.5岁(中位年龄3.3岁).术前麻醉状态下可扪及隐睾1365例(1536侧),未扪及隐睾355例(397侧).分别采用经腹腔镜、经腹股沟、经阴囊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比较相同位置隐睾不同手术方式的睾丸降入阴囊率、术后睾丸萎缩或回缩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排除睾丸缺如或萎缩、横过异位睾丸以及腹腔镜下行Fowler-Stephens手术隐睾,共1661例(1869侧)隐睾纳入手术方式疗效分析.其中,1014例(1153侧)腹股沟型隐睾分别采用经腹腔镜(197侧)和经腹股沟(956侧)手术方式,术中睾丸降入阴囊率分别为100%(197/197)和99.4%(950/956),术后随访率分别为93.9%(185/197)和90.9%(869/956),睾丸萎缩率分别为0和0.2%(2/869),均无睾丸回缩,两种手术方式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1例(383侧)外环口型隐睾分别采用经腹腔镜(10侧)、经腹股沟(307侧)、经阴囊(66侧)手术方式,三种手术方式的睾丸降入阴囊率均为100%,术后随访率分别为100%(10/10)、94.1%(289/307)和97.0%(64/66),均无睾丸萎缩或回缩.355例(397侧)术前麻醉状态下未扪及隐睾,分别经腹腔镜(144侧)和经腹股沟(253侧)两种手术方式探查,探及睾丸率分别为84.0%(121/144)和88.1%(223/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96例(333侧)腹腔型隐睾分别采用经腹腔镜(110侧)和经腹股沟(223侧)两种手术方式,睾丸降入阴囊率分别为90%(99/110)和88.3%(197/223),术后随访率分别为91.8%(101/110)和92.4%(206/223),睾丸萎缩率分别为1.0%(1/101)和1.5%(3/206),睾丸回缩率分别为1.0%(1/101)和1.9%(4/206),两种手术方式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股沟(1486侧)、经腹腔镜(317侧)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5% (7/1486)和0.9%(3/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囊(66侧)术式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在麻醉状态下能将睾丸推至外环口及以下的隐睾患儿,首选经阴囊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腹腔型、腹股沟型隐睾,对于有成熟腹腔镜下手术经验的术者,可优先采用经腹腔镜探查及睾丸下降固定.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