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质量与预后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2015)

引用 0|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评估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现状以及抗凝质量、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注册研究,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我院登记注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64例,其中老年患者(年龄65~92岁)348例(61.7%).通过长期门诊或电话随访,对患者的抗凝状况、临床事件以及抗凝质量(抗凝治疗窗内时间)进行记录及分析. 结果 304例患者入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3.4个月(6~22个月),其中30.2%(92例)患者长期坚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65~74岁组55例(35.3%),75~92岁组37例(25%).67例(72.8%)患者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共记录599个INR值,平均INR为2.1,平均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为56.2%,两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92岁组全因死亡率8.8%(13例)高于65~74岁组2.6%(4例),P<0.05;但与房颤相关的栓塞或出血事件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卒中事件共11例,年发生率为3.1%,两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华法林组出血事件31.2%(23例)高于非华法林组11.8%(11例),P<0.01,主要为轻微出血,两年龄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华法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高质量的抗凝能降低老年患者,包括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且严重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Warfarin,Follow-up studie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