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诱导技术结合被覆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18)

引用 1|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结合被覆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8月治疗并获随访的53例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资料,男40例,女13例;年龄23~61岁,平均(36.2±8.4)岁;其中37例继发于骨折术后感染,16例由开放性骨折所致;股骨干17例,胫骨干36例.53例患者均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第1阶段行感染病灶彻底清创,于骨缺损处填充混有敏感或广谱抗生素的骨水泥占位,并临时固定,感染控制后更换敏感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诱导成膜并联合应用被覆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固定.第2阶段,髓内钉固定术后4~6周去除骨水泥并行自体松质骨颗粒植骨,而后诱导膜覆盖缝合切口.观察感染治愈率、骨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3例患者术后获24~63个月,平均(39±4.7)个月随访.一期清创后骨缺损长度6~15cm,平均(8.7±4.9) cm.49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感染治愈、骨缺损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5.3~9.7个月,平均(7.4±3.2)个月,无一例发生再骨折.胫骨愈合时间平均(7.8±2.1)个月,股骨愈合时间平均(7.2±3.9)个月.1例股骨干缺损患者膜诱导植骨术后4个月感染复发,再次清创植入敏感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重新开始第一阶段治疗,6周后感染控制行第二阶段治疗.3例患者(2例股骨干,1例胫骨干)术后3~6个月出现植骨吸收,未见骨缺损区骨密度增高,再次植骨治疗后均在术后8个月内骨缺损治愈.结论 Masquelet膜诱导技术结合被覆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固定,可以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为骨缺损修复创造良好的生物学和力学环境,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