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慢性肾脏疾病患儿肾功能的评估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8)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MR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儿肾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77例CKD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组.根据儿童CKD分期,进一步将病例组患儿分为CKD 1~2期亚组(n=60),CKD 3~5期亚组(n=17).将同期本院招募的16例健康儿童志愿者,纳入对照组.采用DW-MRI检测所有受试儿的双肾皮质、髓质ADC值.同时采集其接受DW-MRI检查前1个月内的血清肌酐浓度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儿双肾皮质、髓质ADC值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对CKD 1~2期亚组、CKD 3~5期亚组及对照组3组患儿的双肾皮质、髓质ADC值进行比较,并采用Bonferroni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对CKD患儿双肾皮质、髓质ADC值与eGFR、血清肌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通过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文号:2014081).对所有受试儿进行MRI检查前,均征得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儿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85、0.980).结果 ①病例组受试儿自身左、右肾皮质ADC值比较,以及左、右肾髓质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儿自身左、右肾皮质ADC值比较,以及左、右肾髓质ADC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KD 1~2期亚组受试儿双肾皮质、髓质ADC值分别为(2.22士0.09)×10—3 m2/s、(1.97士0.11)×10—3 m2/s,CKD 3~5期亚组分别为(2.02士0.16)×10—3 m2/s、(1.72士0.14)×10—3 m2/s,对照组分别为(2.35士0.06)×10—3 m2/s、(2.09士0.09)×10—3 m2/s.上述3组受试儿双肾皮质、髓质ADC值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942、48.956,P<0.001).进一步对其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上述3组受试儿任意2组的双肾皮质、髓质ADC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③病例组CKD患儿中,双肾皮质、髓质ADC值与eGFR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621、0.657,P<0.001),与血清肌酐浓度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708、—0.681,P<0.001).结论 本研究认为,DW-MRI是评估CKD患儿肾功能的有效方法.ADC值可反映儿童肾功能,并且ADC值可为临床判断健康儿童、轻度CKD和中、重度CKD患儿提供参考依据.但是,DW-MRI是否对CKD患儿肾功能评估具有应用前景,则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