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器位置对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间接减压疗效的影像学评估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19)

引用 4|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椎间融合器位置对改良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间接减压效果及融合器沉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应用CLIF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4例的病历资料,男18例,女16例;年龄52~75岁,平均(63.98±5.99)岁.34例共行腰椎椎体间融合60个节段.采用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测量手术节段终板厚度,并绘制反映终板厚度分布的等高线图.根据融合器植入位置进行分组,将融合器位于椎间隙前1/3者定义为前置组,而融合器位于椎间隙中后2/3者定义为中后置组.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手术前后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和椎间隙前、后缘高度,CT片测量椎间孔高度,水平位MRI测量椎管面积.对影响手术节段角度变化值和椎管横截面积改变率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 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88±3.73)个月.椎间隙上位终板每一个点的平均厚度均明显大于下位终板的平均厚度.终板厚度等高线图示腰椎终板前方和侧前方有更多骨性终板较厚的区域.前置组共19个融合器,中后置组共41个融合器.前置组术后椎间隙前缘高度平均增加(3.38±3.38) mm,中后置组术后平均增加(1.83±3.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3,P=0.04).前置组术后手术节段角度平均增加2.93°±3.47°,中后置组术后平均增加0.73°±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4).两组术后的椎间隙后缘高度改变、椎间孔高度改变及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融合器位置与椎间隙角度改变有关(β=1.24,P=0.03),与椎管面积改善率无关.末次随访时前置组融合器沉降率为15.79%(3/19),中后置组为24.39%(1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6,P=0.45).结论 腰椎终板前方和侧前方有更多骨性终板较厚的区域.改良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将融合器放置在椎间隙前1/3部有助于恢复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减少融合器沉降率,且不影响间接减压效果.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