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组织内DPF3、Smarcd3和MEF2的表达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16)

引用 2|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通过对DPF3、Smarcd3及MEF2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肠道组织内的检测,验证DPF3、Smarcd3及MEF2基因在肠道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并探讨DPF3、Smarcd3及MEF2基因在HD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8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HD患儿手术标本,并根据手术标本取材的位置分为:痉挛段组和吻合口组.利用RealTime-PCR、免疫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从RNA和蛋白水平对DPF3、Smarcd3及MEF2基因在HD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进行检测,验证DPF3、Smarcd3及MEF2在肠道组织内的表达,并分析其参与HD发病过程的可能机制.其中,利用BIO-RAD对mRNA数据半定量分析;Genesnap系统及软件对蛋白数据进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光学显微镜数码摄片进行蛋白染色分析;GraphPad Prism5绘图,SPSS(version 17.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DPF3 mRNA在患儿吻合口和痉挛段的表达为1.76±1.30和1.07±0.93;蛋白的表达分别为2.31±0.62和1.95±0.57.Smarcd3 mRNA在患儿吻合口和痉挛段的表达为0.68±0.62和0.38±0.42;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85±0.43和0.61±0.34;MEF2 mRNA在患儿吻合口和痉挛段的表达为1.01±0.63和0.68±0.39;蛋白的表达分别为2.29±0.38和1.83±0.76.DPF3、Smarcd3及MEF2 mRNA及蛋白在患儿痉挛段的表达较吻合口均降低(P<0.05),且趋势相一致.DPF3、Smarcd3及MEF2在吻合口神经节细胞处可见阳性的棕色颗粒状染色,而在痉挛段未见明显染色.结论 DPF3、Smarcd3及MEF2可能参与HD的发病过程.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