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形态的CT观测及其与锁骨钩状钢板的匹配性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12)

引用 2|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测肩峰的应用解剖学参数,分析锁骨钩状钢板与肩峰下表面形态的匹配性,为锁骨钩状钢板的临床应用及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应用西门子螺旋CT对61例国人行双肩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男24例,女37例;年龄20~ 83岁,平均45.2岁.测量肩峰的厚度、长度及宽度,观察肩峰下表面的形态;并比较肩峰下表面形态与钩状钢板的匹配性. 结果 肩峰厚度平均为(0.85±0.1 3)cm,男性平均为(0.94±0.12) cm,女性平均为(0.79±0.10) 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2,P =0.020);肩峰长度平均为(2.08±0.20) cm,男性平均为(2.09±0.21) cm,女性平均为(2.06±0.18)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1,P=0.129);肩峰宽度平均为(3.81±0.52) cm,男性平均为(4.34±0.32) cm,女性平均为(3.47±0.25)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25). 结论 肩峰的形态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肩峰厚度与宽度方面,现有锁骨钩状钢板的深度偏大,且形态与国人肩峰下表面形态匹配性欠佳,有必要根据性别差异改进器械,同时在使用时注意个体化塑形,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