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2014)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动脉血乳酸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岁以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例1 286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中、体外循环后、返回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及4、8、12、24、48、72 h测量动脉血乳酸水平,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根据转归分为康复组(1265例)和死亡组(21例),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死亡组各时间点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体质量和术后12 h乳酸水平升高是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2 h乳酸水平每增加1.0 mmol/L,死亡风险增加162.8%.而体质量每增加1 kg,死亡风险减少25.8%.体外循环前和返回ICU即刻乳酸水平升高,死亡风险也增加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围术期乳酸水平升高时,病死率升高.而术后12 h乳酸水平升高是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