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表标志法确定鼻咽通气道型号的准确性

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2019)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体表标志法确定鼻咽通气道型号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在镇静-清醒-镇静麻醉下行术中唤醒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52例,年龄16~60岁,ASA分级Ⅰ-Ⅲ级,BMI 18~30kg/m2,性别不限.分别测量患者鼻尖-右侧耳屏、鼻尖-右侧下颌角、甲颏间距的距离,并在鼻插异型气管导管上做相应标记.患者去枕平卧,给予2%利多卡因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咪达唑仑、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镇静.当患者警觉与镇静评分达2或3分时,经鼻置入异型气管导管,且在每位患者的置管深度先后达到上述3种标记深度时,以视频软镜检查导管尖端位置,并记录为:会厌上,即导管尖端位于软腭游离缘与会厌之间;会厌下,即导管尖端向下超越会厌上缘.结果 依据鼻尖-耳屏法,14例患者(27%)导管尖端在会厌上,38例患者(73%)导管尖端在会厌下;依据鼻尖-下颌角法,31例患者(60%)导管尖端在会厌上,21例患者(40%)导管尖端在会厌下;依据甲颏间距法,52例患者(100%)导管尖端在会厌上.甲颏间距法较另2种体表标志法确定的置入深度,导管尖端位于会厌上的比率升高(P<0.01).结论 依据甲颏间距体表标志法确定鼻咽通气道型号的准确性更高.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