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病原谱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5)

引用 2|浏览2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收集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595份。对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原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血清型别等特征进行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95份样本中,128份细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21.5%,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1.4%(68/595),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6.9%,41/595)、沙门菌(2.4%,14/595)和志贺菌(2.2%,13/595),霍乱弧菌未检出。112份样本腹泻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8.8%,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9.1%(54/595),其次为轮状病毒(8.7%,52/138),星状病毒(1.8%,11/595)和肠道腺病毒(0.7%,4/595)。致泻大肠埃希菌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别主要为O4∶K8。6~9月份为病原菌检出的高峰期,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为腹泻病毒检出的高峰期。结论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亦是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主要病原,应予以重视。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Enteric clinics,Diarrhea,Pathogenic bacteria,Diarrhea viru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