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对大鼠缺血后肢腓肠肌的影响及其机制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2008)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蚓激酶对于大鼠缺血后肢腓肠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150只,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蚓激酶治疗组、非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治疗组从术后1 d开始,于大腿肌肉分4点等量注射蚓激酶(5 g/L,1.6ml/kg体重)每周3次,治疗2周;非治疗组在同样部位按1.6 ml/kg体重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分别于术后3、7、14、21、28 d采取缺血后肢及对侧的腓肠肌.测定各组肌肉组织含水量、线粒体游离钙浓度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通道开放程度(用吸光度变化AS表示)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腓肠肌含水程度在1周内升高,随后下降,蚓激酶治疗组腓肠肌含水程度在造模术21、28 d后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5);在术后第14、21天,蚓激酶治疗组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5);蚓激酶治疗组中作为MPTP开放程度指标的AS值在第14、21、28天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5).结论 蚓激酶能维持大鼠缺血后肢腓肠肌的含水量,降低缺血腓肠肌内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抑制MPTP的开放,表明蚓激酶对大鼠后肢缺血有治疗作用.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